學院簡介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2000 年 12 月成立。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及本碩博班,具有 60 餘年辦學曆史
★農業資源與環境博士後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設有 5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5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依托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開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學位碩士點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 人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2 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 人
★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态類和大氣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各1人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 1 人
★全國優秀教師 1 人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 人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1 個
★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功勳獎 1 人
★黑龍江省省長特别獎 1 人
★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 2 個
★專任教師62人;教授18 人,副教授 23 人;博士生導師 13 人,碩士生導師 3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58人
專業介紹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碩博班)
主要課程:土壤學、植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普通微生物學、植物營養學、環境學(雙語)、農業生态學、農業氣象學、土壤地理與調查、環境監測、農業資源與環境綜合實驗等。
畢業去向:
80% 可保送研究生于本校或國内外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繼續深造,獲得碩士或博士學曆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工作,或出國深造;部分同學可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及相關事業單位任職;部分同學可在農業資源、生态環境、氣象、應用生物等行業從事管理、服務、開發、經營等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學位
農業資源與環境(省級重點專業)
培養目标
該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土壤資源利用及其修複、作物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土壤、植物與肥料分析、肥料生産加工及農産品質量檢測等基本技能,可以在相關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肥料研制和生産、農化服務、營銷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土壤學、土壤地理學、土壤調查與制圖、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研究法、施肥技術、肥料加工技術、土壤-植物-環境綜合分析、農業微生物學、農業生态學等。
主要就業單位及畢業去向:
40%學生繼續考研深造,近年優秀學生被推薦到北大、清華、南大、浙大、中科大等知名學校讀研;學生一次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可以通過考試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從事農業生産中土壤與肥料管理、綠色食品開發、新型肥料推廣等管理工作;也可以進入國有或者民營企業從事土壤修複與利用、國土資源調查、各類肥料研發與銷售等工作;也可以進入相關職業技術學校從事環境、土壤、生态等方面的教學工作;部分學生也可以選擇自主創業。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學位
應用生物科學
培養目标
該專業培養掌握系統的微生物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實驗技能及現代微生物工程應用技術,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食用菌栽培與加工、環境保護與治理、食品加工、生物發酵、生物制藥、微生物檢驗、檢疫等相關企業及事業單位從事應用微生物的研發、生産和管理等工作的複合性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生态學、分子生物學、基礎免疫學、病毒學、真菌學概論、食用菌栽培學、食用菌分類學、微生物檢驗技術、發酵工程、生物制品學等。
主要就業單位及畢業去向:
可在食用菌加工企業、環境監測與保護部門、制藥企業、各類酒廠、乳品加工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酶制劑企業、生物制劑企業、生物肥料加工企業,動植物檢驗、檢疫部門等,從事與應用微生物有關的企事業研發、設計、技術、管理、質檢和銷售等工作。獲得碩士或博士學曆可到高等院校從事微生物學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2019 屆畢業生考研情況:考研率 32.08%,保研或考取至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環境科學
培養目标
該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境管理規劃與環境影響評價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專門知識和相關技能,基礎紮實,知識面寬,思路開闊,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意識,适應21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可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包括工程的規劃、設計、科學研究、産品開發和教學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環境學、生态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化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生物學等。
主要就業單位及畢業去向:
可在各級環保局和環保企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工作,就業崗位有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設計員、研究人員、監理員、營銷員、技術開發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等。
2019 屆畢業生考研情況:考研率 38.18%,保研或考取至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東北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環境工程
培養目标
該專業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具備水、氣、聲和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環境規劃和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及運營管理能力,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論、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能力,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原理、工程制圖、電工技術、環境化學、環境學、CAD 制圖、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環境工程設計等。
主要就業單位及畢業去向:
可在設計院、各級環保局、環保企事業單位、環保設備安裝運行調試企業工作,就業崗位有環保工程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設計員、研究人員、監理員、營銷員、技術開發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及調試員等。
2019 屆畢業生考研情況:考研率 44.23%,保研或考取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吉林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生态學
培養目标
該專業培養掌握生态學、生态工程技術、生态規劃、景觀生态設計、農業生态系統管理、污染生态系統修複、農業生态系統節能減排技術和方法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生态系統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初步掌握生态系統的區域規劃和設計技能,城市和農村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熟悉各種處理和處置方法,掌握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方法,具備知識面寬、科研思路清晰,宏觀、微觀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熟悉生态經濟政策和法規,基礎知識紮實、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生态學、生态工程、農業生态學、生态規劃學、景觀生态學、環境學、污染生态學、生态學研究方法、農學基礎、綠色食品與有機農業、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土壤學、土壤農化分析、氣象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生态經濟學原理等。
主要就業單位及畢業去向:
可在規劃管理部門從事生态設計、生态規劃、生态建設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生态工程建設與管理、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開發、區域生态建設等工作。獲得碩士或博士學曆可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生态、環保、氣象、資源、規劃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
2019 屆畢業生考研情況:考研率20%,保研或考取至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應用氣象學
培養目标
該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系統地掌握大氣科學與應用氣象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天氣氣候分析預報、農業氣象服務、氣象數據處理、氣象知識應用和專業軟件設計的基本技能,能夠使用現代化氣象觀測、預報、服務手段和技術,在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氣候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生态環境監測與調控等領域從事氣象服務業務、科研、教學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天氣學原理、應用氣象學、農業氣象學、農業氣候學、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氣象學與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天氣診斷分析、氣象綜合分析處理系統、公共氣象服務、應用氣象統計與分析方法、計算機應用及程序設計等。
畢業去向:中國氣象局及其下屬各省、市、縣氣象部門(包括各級氣象局、氣象台、觀測站、氣象研究所、氣候中心、氣象服務中心等);氣象類國有和私營企業(防雷中心、影視中心、各地氣象服務公司、氣象儀器公司等);民航、部隊、農場、林場等系統的氣象部門;農業、環保、減災系統的相關部門;也可在本校、相關高水平院校及重點科研院所繼續深造。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