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學 敬業 創新

人才培養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培養方案 >>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 >> 正文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課程介紹土壤、植物和環境分析(1)

   發布時間:2021-02-25         浏覽次數: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課程介紹

土壤、植物和環境分析(1

Soil,Plant Environment Analysis1

課程編号:03600450z

适用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

總學時數:24        

總學分:1.5

課程類型:專業課

先修課程:分析化學,土壤學

大綱主撰人:馬獻發

内容簡介

土壤、植物和環境分析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它與植物營養和作物施肥等專業課有密切的聯系。它是研究土壤、植物營養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對植物營養與施肥學科的發展及指導農業生産等方面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農化分析屬于應用學科,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具課。

土壤、植物和環境分析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肥料分析和環境分析幾個方面。土壤分析主要是土壤的基本化學特件分析,包括化學組成,肥力特性、交換性能,酸堿度、鹽分等,為土壤分類、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土壤改良、合理施肥等提供依據。

環境分析:土壤、水、大氣常見污染物檢測分析。

教學大綱

課堂講授部分

  (一)分章節列出标題、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緒論(0.5學時)

1、講授課程内容,安排和意義;

2、課程要求

   第一章 土壤、植物與環境分析的基本知識 (1.5學時)

    1分析用純水

 2、試劑的标準、規格、選用和保藏

 3、常用器皿的性能、選用和洗滌

 4、濾紙的性能與選用

 5、分析質量的控制和數據處理

 ※本章要點:掌握實驗室用水标準;了解試劑的标準、規格、選用和保藏;熟悉常用器皿的性能、選用和洗滌;掌握分析質量的控制和數據處理方法。

   第二章  分析樣品的采集和制備(0.5學時)

     l、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原則

     2、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3、水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4、其它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本章要點:了解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原則;掌握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制備;了解其它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第三章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1.5學時)

    1、概述

2、重鉻酸鉀容量法外熱源法

3、重鉻酸鉀容量法稀釋熱法

4、完全濕燒法(鉻酸,磷酸)測定CO2

※本章要點:理解有機質測定方法原理;掌握重鉻酸鉀容量法外熱源法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第四章  土壤中氮的分析(2學時)

1、概述

2、土壤全氮量測定  

3、土壤無機氮的測定

4、土壤礦化氮的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土壤不同形式氮的測定方法;重點掌握開氏法測定全氮和堿解擴散法測定土壤速效氮。

   第五章  土壤中磷的測定(1.5學時)

1、概述

2、全磷測定

3、有效磷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土壤磷的測定方法;掌握土壤全磷的測定(硫酸一高氯酸消煮法)和土壤中速效磷的測定(碳酸氫鈉法)

  第六章  土壤中鉀的測定(1學時)

1、概述

2、土壤全鉀測定

3、速效鉀和緩效鉀的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土壤鉀的測定方法;掌握土壤速效鉀的測定(醋酸铵—火焰光度計法)和土壤全鉀的測定(NaOH熔融—火焰光度計法)

   第七章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2學時)

1、硼的測定

2、钼的測定

3、鐵、錳、銅、鋅的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土壤硼的測定方法;掌握土壤硼的姜黃素比色法。

   第八章  土壤鈣,鎂,硫,矽的分析(2學時)

1、鈣,鎂的測定

2、土壤中硫的分析

3、土壤矽的分析

※本章要點:了解鈣,鎂,硫,矽的分析方法;掌握土壤有效鈣和有效矽的測定方法。

   第九章  土壤活性酸堿度和石灰需要量的測定(2學時)

1、土壤活性酸(pH)的測定

2、土壤交換性酸的測定——1mol·L-1KCl交換中和滴定法

3、石灰需要量的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土壤酸的分析方法;掌握土壤酸度的電導法和石灰需要量的測定

   第十章 無機污染(有害)物質的分析(3學時)

1、鉛、镉、鎳的分析

2、汞的分析

3、砷的分析

4、鉻的分析

5、氟的分析

※本章要點:了解土壤中常見重金屬的分析方法;掌握土壤鉛、镉的原子吸收分析法。

   第十一章  環境分析概論(1.5學時)

1、環境監測的目的與分類

2、環境監測的方法與技術

3、環境标準

4、環境分析的發展趨勢

※本章要點:了解環境監測的方法與技術;掌握環境标準

   第十二章  水體污染監測  (2學時)

1、物理指标的測定

2pHEn的測定

3、有機污染指标的測定(BODCODTODTOC)

4、其他污染物的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水體污染的方法與技術;掌握水體的pHEn

   第十三章  大氣污染監測 (1.5學時)

1、概述

2、大氣監測試樣的采集

3、大氣氣态污染物的測定

4、大氣顆粒物的測定

  ※本章要點:了解大氣監測的方法與技術;掌握主要大氣顆粒物監測

   第十四章  固體廢物監測(1.5學時)

1、固體廢物樣品的采集與制備

2、固體廢物中有害物質的監測

※本章要點:了解固體廢物樣品的采集與制備;掌握主要固體廢物中有害物質的監測。

(二)教材及參考書:

材:土壤農化分析 鮑士旦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參考書:1.土壤農化常規分析方法 李酉開主編,科學出版社,1983

            2.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魯如坤主編,科學出版社,2000

            3.Methodsof Soil Analysis, Part 2, A.L.Page, 1982

           4.Soil Testing and Plant Analysis, Leo M.Walsh,James D.Beaton,1973

5.Methods of Soil Analysis, Part 1,C.A.Black, 1965

6.A Textbook of Soil ChemicalAnalysis,P.R.Hesse,1971

7.Soil Analysis, Keith A.Smith,1983

8.Methods of Analysisfor Soil,Plant and aters, H.D.Chapman,P.F.Pratt,1961

教學大綱說明

一、學目的與課程性質和任務,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所需先修課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積累和豐富實踐經驗,同時通過實驗課可以豐富并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本課程與其他課程關系密切,尤其與分析化學,關系最為密切。學習本課程之前,需先修分析化學、儀器分析。

二、主要内容、重點和深度

土壤、植物和環境分析(1包括土壤和環境分析三個方面,共分14章,土壤分析主要是土壤的基本化學特性分析,包括化學組成、肥力特性、交換性能、酸堿度、鹽分等。環境分析包括土壤、水體、大氣污染物的分析。

重點内容有土壤樣品的采集制備;土壤樣品氮、磷、鉀的測定;土壤陽離子交換性能、水溶性鹽、微量元素的測定;土壤、水體中環境中重金屬的分析。

難點主要有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不同測定方法的差别和适用範圍。在講授課程内容的同時注重最新分析方法的動态,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在深廣度上有所提高。

三、教學要求與主要環節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 使學生熟練掌握土壤、植物、肥料等的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要求和操作步驟,并掌握現代常用分析儀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過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加強基本操作的熟練程度,具體要求如下:

1.正确掌握土壤樣品的采集制備方法,它是測定結果正确與否的關鍵。

2.正确理解不同物料所選用的測定方法的依據和适用範圍及測定原理。

3.熟練掌握土壤、環境等的常用分析方法,測定技術和結果評價。

  4. 能較準确地把實驗結果運用到實踐中,解決農業生産中的實際問題。

四、改革思路和說明

1、在現有條件下,積極改善實驗條件,努力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加深對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苦練“内功”,從“軟件”上下工夫,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手,使學生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2、加快改善實驗條件,增加先進的儀器設備,适應現代分析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培養适應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分析人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