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課程介紹
地質與土壤基礎
Geology andSoil Science
課程編号:03600805j
适用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
總學時數: 40
總學分: 2.0
課程類型:專業基礎課
先修課程:化學、物理
大綱主撰人:孟慶峰
内容簡介
地質、土壤學是高等院校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基礎課。選用高等農業院校的主流教材《地質與地貌學》作為本學期該課程的教學藍本。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地質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對學生解決今後在實際工作遇到的地質、地理、土壤等方面的問題起一定的指導作用。重點内容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識;礦物;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地質年代;地震作用;構造運動;風化作用;風的地質作用;流水的地質作用;塊體運動、地下水的地質作用;湖泊的地質作用等。
教學大綱
課堂講授部分
(一)分章節列出标題、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第一章 緒論(2學時)
第一節 地質學概述
第二節 地質學與土壤科學和農業生産的關系
※本章要點:地質學的概念。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知識(2學時)
第一節 地球的外部圈層和地表形态特征
第二節 地球的物理性質與内部圈層構造
第三節 地質作用
※本章要點:地球外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的劃分。地質作用的能量系統。
第三章 礦物(2學時)
第一節 地殼中的元素與克拉克值
第二節 礦物的基本知識
第三節 礦物的物理性質
第四節 礦物的分類及常見礦物
※本章要點:礦物的特征。礦物的物理性質。
第四章 岩漿作用與火成岩(4學時)
第一節 岩漿及岩漿作用
第二節 噴出作用與噴出岩
第三節 侵入作用與侵入岩
第四節 岩漿岩
※本章要點:結晶分異作用與鮑文式反應序列。岩漿岩結構和構造。
第五章 外力地質作用及沉積岩(4學時)
第一節 外力地質作用
第二節 沉積岩的特征
第三節 常見的沉積岩
※本章要點:沉積岩的結構和構造。
第六章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2學時)
第一節 變質作用的概述
第二節 變質岩的主要特征
第三節 變質作用的類型
※本章要點:變質作用産生的因素與方式。變質岩的結構和構造。
第七章 地質年代(2學時)
第一節 相對地質年代
第二節絕對年齡
※本章要點:明确地質年代和地層年代。掌握地質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地震作用(2學時)
第一節 地震概述
第二節 地震的成因和成因類型
※本章要點:理解彈性回跳學說。
第九章 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運動(4學時)
第一節 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岩石變形與地質構造
第三節 地層的接觸關系
※本章要點:岩層産狀及确定因素。斷層與節理。
第十章 風化作用(2學時)
第一節 風化作用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 風化作用的類型
第三節 各種風化作用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節 風化殼
※本章要點:各種風化作用的相互關系。元素的淋失順序。
第十一章 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4學時)
第一節 地面流水的概述
第二節 暫時流水的地質作用
第三節 河流的地質作用
※本章要點:流水的運動方式。洪積物的特點。沖積物的特點。
第十二章 風的地質作用(2學時)
第一節 風的剝蝕作用
第二節 風的搬運作用
第三節 風的沉積作用
※本章要點:風蝕作用的方式。搬運作用的方式。風積物的特點。
第十三章 塊體運動(2學時)
第一節 塊體運動的概述
第二節 固體運動
第三節 流體運動
※本章要點: 塊體運動的動力來源。泥石流的發生條件。
第十四章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4學時)
第一節 地下水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節 地下水的賦存狀态
第三節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
※本章要點:地下水的潛蝕作用。地下水對物質的搬運。
第十五章 湖泊的地質作用(2學時)
第一節 湖泊相關知識
第二節 湖泊的地質作用
第三節 沼澤
※本章要點:湖水的來源和成分。湖泊的沉積作用。
(二)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1. 教材:
地質與地貌學,梁成華主編,第一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2. 主要參考書:
普通地質學,吳泰然、何國琦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地質學與地貌學,王數,東野光亮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3
普通地質學,馬建良、王春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土壤學,黃昌勇、徐建明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 主要參考雜志:
地質學報
地質學相關的學術期刊
土壤學報
教學大綱說明
一、教學目的、課程性質及教學任務
本課程是農業資源與環境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的任務是:(1)掌握礦物的元素組成,岩石的結構和構造。(2)了解構造運動,地震作用,流水作用,風化作用,塊體運動,地下水作用,湖泊作用等地質過程。(3)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夠鑒定基本成岩礦物和岩石的結構與構造。
地質學作為專業基礎課,需要先修完化學、物理等基礎課程。這樣才能夠對本課程有深入的理解,為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二、教學要求及選編教材的依據
總的教學要求是:
正确理解地質學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礦物的元素組成及岩石的結構與構造;了解地質作用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地質、地理、土壤學科相關的問題。
選用教材依據:
梁成華主編的《地質與地貌學》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内容全面、涵蓋面廣,全國農業院校及綜合類大學土壤學科相關專業均采用此教材。
三、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以講授地質學的基本性質和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為主。課堂教學采用啟發式、提問式、點撥式等教學方法。
四、改革思路和說明
力求把多媒體教學與闆書教學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