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學 敬業 創新

人才培養

應用生物科學專業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培養方案 >> 應用生物科學專業 >> 正文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應用生物科學專業課程介紹食用菌栽培學

   發布時間:2021-02-25         浏覽次數: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應用生物科學專業課程介紹

食用菌栽培學

Mushromm Growing

課程編号:03600062x

适用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農學、蔬菜、農藝、生物技術、植物學等專業

總學時數: 32學時

總學分:2

課程類型:專業選修課

先修課程:微生物學、普通化學

大綱主撰人:劉華晶

内容簡介

食用菌技術是農學、食品、生物技術等一切以食用菌栽培學為生産對象或研究對象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研究食用菌類(界)和食用菌的生活條件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食用菌栽培學、農業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檢驗學等學科的基礎課。食用菌技術是一門與農業生産密切相關的應用學科,同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實驗科學。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能夠識别常見食用菌,使學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學會制種技術和食用菌栽培技術,為學生增加一技之長,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掌握有關食用菌相關技術。此外課程中設置了部分有關于食用菌加工技術的相關章節,讓學生在掌握食用菌栽培基礎上,了解食用菌産品的後續處理問題。該課程與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生态學等專業課相關聯,需要學生有相關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理論學時

第一章

食用菌的生物學基礎

4

第二章

食用菌的制種技術

4

第三章

食用菌栽培技術

20

第四章

食用菌的病蟲害及防治

2

第五章

食用菌産品保鮮貯藏及加工

2

教學大綱

課堂講授部分

(一)分章節列出标題、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第一章   食用菌的形态與分類(4學時)

1-1、食用菌概念

1-1-1定義

1-1-2食用菌發展簡史

1-2發展食用菌生産的意義

1-2-1為人類提供健康食品

1-2-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變廢為寶

1-2-3活躍山區經濟

1-2-4促進農業生态的發展

1-3我國食用菌業

1-4我國食用菌業的發展趨勢

1-4-1氫原子光譜-計算譜線波長

1-4-2玻爾理論-氫原子核外電子能量

l-5食用菌的形态結構

1-5-1食用菌菌絲的基本形态

1-5-2菌絲的組織體

1-5-3子實體的形态

1-6食用菌的營養物質及其功能

1-6-1 食用菌的營養物質

1-6-2營養功能

1-6-3食用菌的理化環境

1-7食用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7-1水分和濕度、酸堿度、光照、溫度

l-8食用菌與生物環境

1-8-l食用菌與微生物

1-8-2食用菌與動物

1-8-3食用菌與植物

※本章要點: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發展食用菌生産的意義以及我國食用菌業的狀況和前景掌握食用菌的形态與結構,了解食用菌的分類

第二章   食用菌的制種技術(4學時)

2-1無菌操作技術

2-1-1熱力滅菌法

2-1-2接種與環境的消毒滅菌

2-2菌種分離

2-2-1孢子分離法

2-2-2菇(耳)木的分離

2-2-3組織分離法

2-3菌種制作

2-3-1菌種的概念

2-3-2菌種的類型

2-3-3母種培養基的配方、配制

2-4菌種的複壯及保藏

2-4-1菌種的鑒定

2-4-2菌種的保藏

※本章要點: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使學生在了解食用菌菌種生産過程的基礎上,知道怎樣進行菌種生産、菌種保存、無菌操作技術、菌種分離技術。

第三章    食用菌栽培技術(20學時)

3-1黑木耳栽培

3-1-1形态特征

3-1-2生活條件

3-1-3栽培技術

3-2平菇栽培

3-2-1形體特征與生态習性

3-2-2生活條件

3-2-3熟料袋栽

3-2-4陽畦生料栽培

3-3香菇栽培

3-3-1生物學特性

3-3-2栽培技術

3-4金針菇栽培

3-4-1形态特征

3-4-2生活條件

3-4-3栽培技術

3-5雙孢蘑菇栽培

3-5-1生物學特性

3-5-2栽培技術

3-5-3菇房和菇床的設置和準備

3-5-4培養料的堆制發酵方法

3-6滑菇栽培

3-6-1生物學特性

3-6-2滑菇的栽培管理

3-7猴頭栽培

3-7-1形态特征

3-7-2栽培季節及菌種的準備、栽培技術

3-8靈芝栽培

3-8-l靈芝的生物學特性

3-8-2靈芝的栽培技術、管理措施

3-9蛹蟲草栽培

3-9-1 蛹蟲草的生物學特性、藥用價值

3-9-2栽培方法

※本章要點: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使學生在了解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着重掌握幾種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中應該掌握的有黑木耳栽培技術、雙孢菇栽培技術、金針菇栽培技術、平菇栽培技術。在此基礎上應該對滑菇、猴頭、蟲草等的相關栽培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學生通過課後學習有關文獻能夠無師自通,有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第四章   食用菌的病蟲害及防治

4-1病害

4-1-1常見病害

4-1-2防治方法

4-2蟲害

4-2-1常見蟲害種類

4-2-2蟲害防治方法

※本章要點: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使學生在掌握食用菌常見病蟲害的基礎上,學習怎樣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第五章   食用菌産品保鮮貯藏及加工

5-1食用菌産品保鮮貯藏

1-1-1食用菌保鮮原理

1-1-2保鮮的技術操作

5-2菌類幹制

5-2-1菌類幹制原理

5-2-2菌類幹制流程

5-2-3技術要點

5-3菌類鹽漬

5-3-1菌類鹽漬原理

5-3-2菌類鹽漬技術流程

※本章要點: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使學生在了解食用菌一般加工技術的基礎上掌握幾種食用菌深加工的方法,如菌類幹制及鹽漬,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設計簡單的菌類加工技術流程。

教學大綱說明

一、教學目的、課程性質及教學任務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所需先修課程。

《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為校級精品課、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172018年),同時慕課《食用菌》已經申請2018年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為理論課程課堂授課,為16學時,主要通過課堂傳授食用菌基礎知識及栽培知識,通過本部分内容學習學生将系統掌握食用菌相關知識技能;第二部分為16學時的慕課内容,要求學生通過網絡随時随地學習,慕課教學特點為知識碎片化,學生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網上學習,并有相關配套習題及視頻内容,通過慕課學習學生可以更好掌握相關食用菌技能;第三部分為16學時實驗,通過實驗學習學生可以更好掌握食用菌鑒别、食用菌菌種制作及接種等實踐性非常強的知識。

二、教學要求及選編教材的依據。

總的教學要求是:

掌握食用菌的制種技術,栽培技術,菌種分離及保存技術,食用菌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能夠利用理論知識用于生産實踐,為生産實踐服務

三、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選修課,以講授食用菌基礎和栽培方法為主。課堂教學采用啟發式、提問式、點撥式等教學方法。

四、改革思路和說明。

力求把多媒體教學與慕課教學完美結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