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碩博班)專業課程介紹
微生物生态學
Microbial Ecology
課程編号:03600082x
适用專業:應用生物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碩博班)
總學時數: 32
總學分:2
大綱主撰人:侯甯
内容簡介
微生物生态學屬于專業課,是研究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放線菌等)與其環境間(非生命系統和生命系統間)的關系的科學。微生物生态學重點研究在自然環境中微生物和基因的資源多樣性、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作用和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目前,微生物生态學的研究熱點是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學、海洋環境中的微生物學等。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有利于開發環境中的微生物資源、了解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特殊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發揮微生物保護環境的作用等。
教學大綱
一、課堂講授部分
(一)分章節列出标題、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第一章 <![endif]>生态學簡介 1學時
第一節 <![endif]>生态學的定義與研究對象
第二節 <![endif]>生态學的分支學科
第三節 <![endif]>生态學的發展簡史
要點:
1. 生态學定義。
第二章 <![endif]>微生物生态學概論 1學時
第一節 <![endif]>微生物生态學的概念和研究範圍
第二節 <![endif]>微生物生态學的發展過程
第三節 <![endif]>微生物生态學的原理與意義
要點:
1. 微生物生态學的研究内容;
2. 微生物生态學的意義。
第三章 微生物生态學原理 2學時
第一節 環境與微環境
第二節 生物圈和生态系統
第三節 生态系統的功能
要點:
1. 掌握微生物生态學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微生物生态學的研究方法 2學時
第一節 微生物生态學研究中的傳統方法
第二節 微生物生态學中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要點:
1. 微生物生态學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第五章 微生物生物種群的生态學關系 4學時
第一節 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二節 微生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
第四節 <![endif]>微生物與動物的相互關系
要點:
1. <![endif]>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2. <![endif]>微生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
3. <![endif]>微生物與動物的相互關系
第六章 自然環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 4學時
第一節 <![endif]>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
第二節 <![endif]>水體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
第三節 <![endif]>空氣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
要點:
1.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
第七章 極端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 4學時
第一節 <![endif]>低溫環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節 <![endif]>高溫環境中的微生物
第三節 <![endif]>強酸環境中的微生物
第四節 <![endif]>強堿環境中的微生物
第五節 <![endif]>低營養環境中的微生物
第六節 <![endif]>高鹽環境中的微生物
要點:
1. <![endif]>低溫微生物适應低溫的分子機理;
2. <![endif]>高溫微生物适應高溫的機理。
第八章 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4學時
第一節 <![endif]>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endif]>基本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第三節 <![endif]>大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第四節 <![endif]>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要點:
1. 微生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作用。
第九章 微生物與環境污染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4學時
第一節 <![endif]>污染物的生态學效應
第二節 <![endif]>微生物與環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endif]>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轉化和降解
第四節 <![endif]>微生物對無機污染物的轉化和抗性作用
第五節 <![endif]>煤的微生物脫硫與降解
第六節 <![endif]>微生物對石油的降解與轉化
第七節 <![endif]>微生物在處理固體廢棄物中的作用與轉化
要點:
1. 微生物對有機和無機污染物的降解機理。
第十章 微生物及其代謝産物對環境的污染 2學時
第一節 <![endif]>病原微生物對環境的污染
第二節 <![endif]>富營養化作用及其控制方法
第三節 <![endif]>重金屬甲基化作用對環境的污染
第四節 <![endif]>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代謝對環境的污染
第五節 <![endif]>含硫化合物的微生物代謝對環境的污染
第六節 <![endif]>微生物産生的毒素對環境的污染
要點:
1. <![endif]>富營養化作用及其控制方法;
2. <![endif]>微生物的代謝産物對環境的污染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學與能源和清潔生産 2學時
第一節 <![endif]>微生物在能源開發中的作用
第二節 <![endif]>微生物在清潔生産中的作用
第一節 <![endif]>二噁英的微生物降解
要點:
1. <![endif]>微生物在能源開發中的作用;
2. <![endif]>微生物在清潔生産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微生物生态學應用 2學時
第一節 <![endif]>農業微生物生态學及其應用
第二節 <![endif]>醫學微生物生态學及其應用
第三節 <![endif]>水體微生物生态學及其應用
要點:
1. <![endif]>醫學微生物生态學及其應用;
2. <![endif]>水體微生物生态學及其應用。
(二)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教材:《微生物生态學》,楊家新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04年10月
2.主要參考書:
1)《現代微生物生态學》,池振明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 2005年8月;
2)《現代微生物學》,劉志恒主編,科學出版社,2002;
3)《微生物生态學導論》,陳聲明 林海萍 張立欽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學大綱說明
一、教學目的、課程性質任務,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所需先修課程。
《微生物生态學》是在本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門年輕學科,對于指導人們利用微生物資源、提高生産效率、開發微生物資源、維護生态平衡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該門課程适用于生物技術微生物方向的學生學習,與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學、生态學等課程有着一定的聯系。
二、教學要求及選編教材的依據。
本書是生态學的熱點叢書, 結合現代生态學研究和微生物特點,本書從微生物的生态學角度闡述了微生物的基礎生态學理論、微生物種群和微生物與動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生物地化循環問題、微生物與環境污染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學原理與能源和清潔生産關系、微生物生态學與環保及環境處理、微生物與礦産形成及生物冶金、微生物生态學在農業生産、醫學和水域生态學上的具體應用。本書不同于學術專著就某一專門領域拓展,也非教科書面面俱到涉及全面的知識點,而是結合人類活動涉及的具體問題的熱點科學普及讀物。本書是從事微生物學、生态學和環境管理的科技人員的一本很好的參考書,也可供從事農業、醫藥、食品工程、水污染處理和水域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三、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要求學生認真上好理論課,配合老師,充分掌握微生物在環境保護這方面的知識,以利于指導以後的生産實踐。
四、改革思路和說明。
希望在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該門科學,并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同時開設相應的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