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崇德 尚學 敬業 創新

學生工作

學生工作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生工作 >> 正文

校園“風雲”人物|堅守熱愛 追尋夢想

   發布時間:2023-04-25         浏覽次數:

校園“風雲”人物|堅守熱愛 追尋夢想

 4月7日,國際權威雜志《Science》刊登了我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21級博士生葛闫的評論文章“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societies”(Science, 2023, vol.380, no.6640, pp.30-32, DOI: 10.1126/science.adh8182)。該短評發表于《Science》雜志Letters闆塊的NEXTGEN VOICES專欄,第一/通訊作者單位為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為慶祝Science期刊發表175周年,本期雜志以“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societies”為題,詢問青年科學家“科學協會對你的職業生涯有什麼影響?未來科學協會如何才能最好地支持科學家?”。葛闫同學在短評中指出,“在未來,應用基礎研究成果将是實現農業生産、糧食以及水安全的關鍵。由科學協會組織的培訓可以幫助科學家及其合作夥伴實現這些目标。”該觀點得到了《Science》雜志NEXTGEN VOICES專欄編委的一緻認同,同時也是我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博士生首次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評論文章。

 

 

 

“青春是一場永不停歇的相遇,是美的一塌糊塗的櫻花,花落成泥蘊含着下一次的盛開與燦爛”。而在這個瘋狂内卷的時代中,她的青春永遠肆意而張揚,熱烈而真摯。她就是我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業生态與氣候變化專業2021級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周東興教授,本碩就讀于中國農業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葛闫。下面讓資小環帶你走進她的世界,探尋不一樣的驚喜。

 

葛闫,我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農業生态與氣候變化專業2021級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周東興教授。目前已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Environment Pollution等期刊發表論文四篇。

 

 


可以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這篇短評嗎?

這篇短評寫作靈感和來源主要是我在之前參與到的中國科協和生态學會組織的主題為“有機産業發展助力精準脫貧”的培訓,主要針對全國各地政府機關、企業、高等院校、認證機構等一線農業生産的人員,目的是推動有機産業在實際生産中的應用。結合這次經曆,我在文章中提出“由科學學會舉辦的培訓課程和研讨會可以為那些希望為基礎研究找到實際應用的研究人員提供支持”,其中未提及的但更重要的是,因為農業生産有需求,所以我們的農業基礎研究才有了用武之地,這些培訓或許能夠促進基礎研究在一線農業生産中的應用,能夠更好的造福農業造福農民。


對您來說有什麼特殊意義或者影響嗎?

這篇短評能夠得到《Science》雜志NEXTGEN VOICES專欄編委的認同,也算是對我從參與三農工作以來的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從大一入學時張福鎖院士給我們上的入學教育課,一直到現在參與到生态毒理的基礎研究當中,我一直不停止參與到一線當中,以至于我能夠一直在發展中看到農村農業存在的許多問題。雖然我現在是投入到生态毒理的研究當中,但是我仍然在關注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和評論,比如“技術培訓和新技術的易獲得性,對農民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比如張福鎖院士發表的評論文章表示“農民沒有得到好處,我們的工作就沒做好”,從這些能夠看到我國的科研工作者已經為了農業問題、為了建設美麗鄉村做出的政策建議,為了鄉村振興做出的實事兒,這也是一直激勵我的一種精神。現在我能夠以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學生的身份在《Science》發出我們東農自己的聲音,是我們新一代青年科研人員的發聲,希望能夠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

 

 

 

 

試驗或者研究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瓶頸?

是如何解決的呢?

在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工作是我腳踏實地躬身苦幹的階段。資環學院的研究立足黑土,大力發展“耕讀教育”,我想大概每個資環人都對向陽基地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現在學院還發展“科技小院”,讓學生親身下到基層,去到生産一線,這樣才會讓學生對農業農民真真切切産生感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我深切的記得,我剛入學來東農的時候不太适應,但是在參與完秋收的工作之後,我的煩惱和不适應就全部煙消雲散了,和東農、和腳下的黑土地融合在一起,滿心歡喜地開始了我的博士工作。

 

在學術研究,或者是在職業生涯的規劃上面您的一些個人的想法建議。

每個人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難都是五花八門的,理論上文章邏輯理不通,試驗中試驗結果不理想,應對就是吸取每一次教訓,為自己的科研付出大量的精力,我覺得每一個青年科研人員如果沒有在深夜痛哭過,那麼他的博士論文都是不完整的。曾經聽過一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你的實驗設計不出來,數據分析不出來,文章寫不出來,大概率都是因為積累不夠,我之前師兄經常說“就是文章看少了,得靜下心來多看文章”,在這裡我也想把這句話送給大家,送給正在寫畢業論文的、正在或者準備讀研的師弟師妹,不要浮躁急躁,厚積薄發,厚積是基礎,但是一定要找準時機薄發哦。

 

請問您覺得應該怎樣讓大學生活過得更加有意義呢?

我覺得目的性不要太強,我一直以為大學時期的教育意義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在這個時期建立起好的三觀和遠大志向,不忘初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這步走好了,以後就能夠腳踏實地往後走。

 

 

對即将面對畢業、升學的學弟學妹們,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和打算有什麼建議嗎?

希望大家能夠把握好眼前的時間,在對應的階段做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對手頭的事情做一個優先度排序。比如現在是畢業論文最緊張的時期,沒有任何事情比這件事情更重要了,對于要參加工作的同學呢,也一定不要松懈,自己要學會為自己負責;對于要繼續讀研的同學呢,更要抓緊這次畢業論文的機會,這是你讀研之前很好的一次“預備課程”,不管你在這段經曆中能夠得到的是經驗還是教訓,這對以後研究生生涯的展開都是很有幫助的,起碼讓你提前做了一些準備。這是我對抓住眼前時間的一些建議。我經常在知乎上刷到要不要在大一就準備考研,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有些荒謬,我們應該盡力抓住當下的時機,努力争取保研啊,到最後即使不能保研成功,那我起碼是在我這個專業很盡力了。對于現在大三準備保研或考研的同學,一定要提前規劃好自己接下來一年的時間,整理出一條時間線,什麼時候盡全力準備複習,複習考試完馬上就要投入到畢業設計的工作中,在這個期間還要準備秋招,春招,等等等等很多事情,這就更需要對事情有一個優先度的排序,雖然你可能想的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我還是建議,規劃好之後,在你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每個階段全力主攻一件事。另外,也希望大家能夠對3年或者5年有一些比較清楚的規劃,短期目标和長期目标結合,這樣就既不會覺得當下空虛也不會輕易迷失方向,但是這個規劃可能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家也不需要去懼怕在這個期間發生的變化。以上是我的一些具體的建議,但是大學四年甚至再加上碩士3年,最重要的應該是要找到你真正想做且适合做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二者是很難兼得的,能夠做到一樣就已經很棒了,對于我來說,從前我以為真正想做的事情對于自己是首選,但是在多年的教訓以後,真正适合做的才可能應該是我的首選,但是在二者不能兼得的情況下,看你是選擇面包還是選擇玫瑰,it's up to you. 在非常感性的角度談選擇這個問題的,我覺得這種選擇應該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的課題。

 

 

 

生活的軌道源自于個人的理想與追求,我們沒必要全程照搬别人的意見,但我們應該了解并學會别人的優點,給生活一點陽光,給自己一個微笑,或許你就是下一個偶像!

 

Baidu
sogou